乌兰察布园林景观石材厂家,内蒙古乌兰察布石材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乌兰察布园林景观石材厂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乌兰察布园林景观石材厂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的家乡有什么旅游的好地方呢?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诗人杜牧的这首古诗,妇孺皆知,说的正是我的家乡汾阳市,山西省吕梁市的下辖县级市。去省城太原有高速,有铁路,只需一个小时即到,交通十分的便利。我的家乡虽然小,但是却有两个4A级景区,汾酒文化景区和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欢迎大家来玩!
汾酒文化景区
2011年评定为4A级。位于“酒都“杏花村镇,距离汾阳市区约15公里。景区隶属于我国最大的名优白酒生产基地之一汾酒集团,子公司汾酒股份是优质上市公司。
主要景点有:汾酒博物馆、复古生产线、汾酒酿造车间、成品包装线、陈年酒库、万吨酒海、醉仙楼和汾酒工业园林。
近几年,汾阳又新建了“中国白酒第一城“——汾酒城,建筑全部为仿唐、宋、明清风格,占地面积4851亩,相当于两个平遥古城;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北京故宫;四周近10公里仿古城墙环绕,城墙内为三层框架结构的城堡储酒库,储酒总量可达20多万吨,堪称“世界藏酒第一城” 。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主要品种有国藏汾酒、青花瓷汾酒、老白汾酒、竹叶青酒。汾酒文化源远流长,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荣获甲等金质大奖;建国后五届评酒会汾酒连续蝉联国家名酒。来汾阳,一定要品尝汾酒哦!
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
2014年评定为4A级。位于贾家庄镇贾家庄村,距离汾阳市区约5公里,是集乡村风光、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
主要景点有:贾家庄展览馆、马烽纪念馆、汾州民俗文化园、工业文化创意园、贾街、观光农业区等。
到村史展览馆听贾家庄故事;到马烽纪念馆游览著名作家马烽的创作基地;到汾州民俗文化园体验人在画中游、鸟在林中唱的景观;到工业文化创意园观赏中西合璧的作家村、追忆中外名人的典故;贾樟柯 种子***看一场电影,寻找一代名导成长的足迹;逛贾街受体验三晋民俗、品尝全国各地特色小吃;行走在绿树掩映的村庄道路上,听着树上小鸟的鸣叫,闻着泥土自然的清香,你会切身感受到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我是韩东东,旅游領域创作者,喜欢分享旅行见闻和体会,本文为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点赞转发,欢迎关注我哦!
我的家乡太大,跨越了两个时区。从西边的额济纳旗到东边额尔古纳市有3000多公里,已然超过从我家到广州的距离。自然好玩的旅游***也是不胜枚举。
还是把范围缩小至赤峰市吧,列几个家乡比较有代表性的值得去的景区。
“阿斯哈图”是蒙古语,意思是“险竣的岩石”。阿斯哈图石林同云南石林相比,形成的原因不同,石林的形状也不同。云南石林石头的纹理是垂直上下的,似刀劈斧砍;而阿斯哈图石林石头的纹理是横向的,一层一层,像千层饼。阿斯哈图石林也叫做冰石林,是世界上罕见的、形态和成因在全球都具有代表性,并且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地貌景观。
2、玉龙沙湖
1***1年,闻名中外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标志物--“中华第一龙”在此地出土,将中华五千年的古文明史起源又向前追溯了一千多年,景区因此得名“玉龙沙湖”。玉龙沙湖度***区集沙漠、沙地、古松、怪石、奇峰、湿地、草原、湖泊为于一身。草原与沙漠争辉,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3、喀喇沁亲王府
始建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内蒙古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完好的蒙古王府,已建成清代蒙古王府并被***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红山遗址群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城东北3公里红山北麓。为我国北方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距今约五千年。“红山文化”由此得名。包括聚落古遗址和古墓葬等。出土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以细泥彩陶和石耜最重要,在北方农业发展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5、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部。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候鸟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第一天北京到赤峰,喀喇沁王爷府就在大广线路边,顺便游览。
第二天红山地质公园,下午开往玉龙沙湖游览。
第三天阿斯哈图石林景区。
第四天达里诺尔湖,回京沿途乌兰布统草原风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乌兰察布园林景观石材厂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乌兰察布园林景观石材厂家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ngbc.com/post/7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