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北京建了哪些园林景观,明朝北京建了哪些园林景观呢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北京建了哪些园林景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北京建了哪些园林景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紫光阁最近成为网友议论的焦点,据说紫光阁建于明朝,那它在明清时期是做什么的?
谢邀。
紫光阁在中海的西岸,是明清两朝的***园林西苑的景点。之所以取名叫紫光阁,是因为天上的皇帝居住在紫微星,紫微星的福泽是无边的,所以把这座楼阁叫紫光阁。
紫光阁始建于正德年间,最初只是个简单的四方平台,平时用来检阅武士骑射。后来建成楼阁,清朝的时候,紫光阁一度是皇帝举行武殿试的特殊考场。武科殿试在十月二十日左右,皇帝会在此时亲临紫光阁考一些项目,录取的第一名就是武状元。康熙还有一首紫光阁阅射诗。
紫光阁在乾隆年间地位大大提升,乾隆年间两次平定准格尔,平定回部等等。乾隆二十五年,西征大军凯旋,乾隆重修紫光阁,仿照汉代云台和唐代凌烟阁,建成功臣阁,挂功臣像。这次修葺之后,紫光阁一直保存到今天。乾隆二十六年正月初二,乾隆宴请西征功臣107人。《紫光阁赐宴图》就是描绘的这次宴席。除挂画像之外,乾隆还把有关西征的御制诗,刻在紫光阁武成殿的回廊。
紫光阁作为悬挂功臣图像赞文,陈设战役地图,收藏作战棋子和缴获武器的场所,成了清代的军事陈列馆,不过这些文物,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大多被毁。
紫光阁在***的中海西岸,是一座木结构双层楼阁,底层周围窗下的坎墙用磨砖对缝。阁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抱厦,正阁楼面阔7间,高18米,周围是菱花窗和贴金群板。屋顶是宫殿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用的是绿琉璃黄筒边瓦,下屋檐是在一层平座之上的腰檐,两檐之间有柱子、回廊、门窗。梁楣、额枋用旋子彩画。绿瓦、朱扉、白石栏杆,间以金碧辉煌的彩画,矗立在400多平方米的平台之上,以白石栏杆围以拦板,显得十分富丽堂皇。在明清时期,这里是临近紫禁城的***园林,称太液池,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太液秋风,景点位置就在紫光阁旁边东南侧的湖岸。
目前可以考证的,关于紫光阁的记载主要来自于清代康熙朝重臣高士奇,在他的《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紫光阁由太液池西南堤,循池而北,旧有台,高数丈,中作圆小殿,用黄瓦,左右各四楹,接栋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升,面若城壁,下临射苑,皆设门牖,有驰道可走马,明武宗筑以阅射者,名曰平台,后变台,改为紫光阁。”
根据这条记载,紫光阁这个地方原来是建于明武宗时期的一个高台,最早是明武宗朱厚照跑马箭射之地,名曰平台,后来改建为阁,时间大概是万历年间,明代吴亮《万历疏钞》中有爆出万历皇帝怠政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文字中就提到了紫光阁。后来,崇祯皇帝也曾在此接见大臣。
时间进入清朝,明末***中,紫光阁应该保存完好,直到康熙年间,才进行重修,被康熙皇帝作为检阅侍卫比武、骑马射箭的地方。
紫光阁真正辉煌是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炫耀自己的西征武功,表彰立功将士,效仿汉宣帝麒麟阁、汉光武帝云台阁、唐太宗凌烟阁故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次增建紫光阁,悬挂功臣图像及各次战役挂图,并陈列缴获的武器。还在阁后建武成殿。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一,举行的落成典礼。当年,平定伊犁回部获胜,拓地两万余里,乾隆帝命人绘制大学士傅恒及定远将军兆惠以下100功臣图于阁上,其中50人由乾隆亲手写赞,其余50人命儒臣拟撰。正月初二,在阁前举行了盛大的筵宴,并被绘图纪念(即《弘历紫光阁赐宴卷》姚文瀚绘制,现藏故宫博物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大小金川成功,再绘大学士定西将军阿桂、定远右副将军户部尚书丰升额等100功臣图于阁内。
《弘历紫光阁赐宴卷》,原画画心长486.5厘米,得横着看
最近几天,紫光阁突然称为热搜榜上的新名词,于是问题来了,有人问,紫光阁在明清时期是做什么用的呢?
接下来就聊聊紫光阁的历史渊源。
紫光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间,当时这里是一个高大的平台,中间是三合土夯筑而成,四周用砖包砌而成,平台上曾经有一个半开放式的楼阁建筑,正德皇帝朱厚照就在这个楼阁当中居高临下,检阅自己部队的骑射,后来由于正德朝的文官占了上风,加上正德皇帝也不明不白的死了,这个用来检阅骑射本领的平台就被文官们改造成了他们心中的样式。
清朝绘画中,最接近紫光阁建筑样式的一幅画作
再之后,后金崛起,打败李自成后定鼎中原,并在紫禁城这个王气十足的地方扎下了根。
作为“名曰守成实乃开创”的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甚至八旗劲旅马上的天下的不易,也深知让自己的部队、侍卫精通骑射的重要性,于是,自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每年十月十八日左右,皇帝都要在紫光阁前考试,选取武进士,科目主要以游牧民族的马步、箭、弓、刀、石等科目为主。
***作品中的武状元选拔
选取武进士充实军中之外,还会择其优秀递补到御林军中,充当自己的御前侍卫。
明孝陵运用了什么陵宫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
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1、布局设计--明孝陵***用“北斗七星”布局形式。七星的“勺柄”为玄宫之上的宝城、享殿,“勺身”为五龙桥、极星门、望柱,“勺头”是大金门、下马坊。
2、建筑形式--明孝陵明楼是一座五间殿堂建筑,下部为砖拱券承重墙体,上部则为木构屋面,属砖木混合结构。这种建筑形制在明代初年的官式建筑中较为罕见,同时,孝陵明楼作为明代开国皇帝陵寝首创之建筑形式,对后来明、清***陵寝建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它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明孝陵“前朝后寝、前方后圆”的
陵宫布局设计和方城明楼
宝城宝顶等建筑形式
开创了中国明清帝王陵寝建设规制的先河
北京的十三陵、河北省的清东陵、西陵
沈阳市的清福陵、昭陵
都是依照南京明孝陵的建设规制而建造的
因此被誉为中国帝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陵园主体建筑由一圈竖式长方形陵墙围着,内横隔两道墙垣,分成三个院落:入三孔文武方门至孝陵 殿门(现已改为御碑殿),门两侧建东西走向的隔墙(墙现不存,砌口仍在),为园内第一个横式长方形院落, 第二个院落呈一正方形,面积最大,正中是建成于洪武十六年五月甲子的孝陵殿 (北京称棱恩殿,即用于 祭祀的享殿),这是孝陵工程在《大明实录》中唯一的记载。大殿规模空前,在三台基座上为十楹九间、进深五间结构的建筑;东西两侧各建 l5 开间的庞房。进三孔殿北门和东西建一道横向高培(现仅开中孔,高墙 完好),就是园内最后一个院落,呈竖式长方形,古树参天,无地上建筑,仅有一微坡单孔大石桥,以北面雄 伟的方城,明楼和方城东西砖雕精美的八字墙而成为第三院落的后墙.方城正中为一道隧道,拾级而上可达明楼;楼后便是呈圆形的高大宝城,城内,城内便是下埋朱元璋夫妇、上培土呈覆釜状、内植松万株养鹿千头的宝顶.加上从大金门为起迄点,向东西延伸,以包围整个紫金山、长25.5公里称"红墙"的外郭,形成禁区。
明孝陵依山势自然走向为依托,,山低往高,曲线推进,呈“ ”形,一些学者认为,其弯曲的神道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因为陵宫前对梅花山,梅花山古称孙陵岗,是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所 在,朱元璋曾说过要孙权这条好汉为他看大门,所以神道不得不改直行弯 ;二是朱元璋是农民出生的皇帝,做事不拘成 法,勇于创新,在陵寝建筑上也别出心裁,并讲求人工与自然地势的相互配合,神道弯曲势所必然。
以上内容,希望能提供参考
明孝陵明代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烧饼皇后的陵墓,这两个人我都很喜欢,所以我来回答回答。
建筑形式的话,大概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帝王墓吧,有宫殿,有楼阁,以及量石雕,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关于明教陵的布局,出于中国传统文化,皇帝归天,当然要造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出来,所在这明孝陵在布局设计上,明孝陵吸收了“魂归北斗”的思想,引神道和陵寝建筑***用的是“北斗七星(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御河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的布局设计,然后被“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围绕。四神分别是:东“青龙”紫金山,西“白虎”就由九华山向西延伸的系列小山,南“朱雀”梅花山,北“玄武”玩珠峰。
农民出身的一代帝王,死后被北斗七星守护,帝王之魂也算是得到安息了。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孝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应天府崩殂,遂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长达30余年。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孝陵享殿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其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
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诸王群臣纷纷上表劝进,朱棣在象征性的推辞两次后,于己巳日,“谒孝陵”,虽然“唏嘘感慕,悲不能止”。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由前后左右中五座殿宇组成、全部用条石砌筑、拱券式无梁柱的规制,以及唐宋以来帝陵地宫模仿生前居住环境的传统,明孝陵地宫的设计应该也遵循了“事死如事生”的建筑理念,地宫内部空间应该设置为主次分明的几个殿堂。考虑到明孝陵大金门顶部用石材仿造木建筑结构的形制,地宫殿堂中应该也会仿照地面建筑凿刻出脊、枋、梁、檐、瓦、额枋等古建筑构件。陵寝的主人朱元璋及先他入葬的马皇后的灵柩应该就停放在地宫主要殿堂中,并陈设祭祀用品,同时设一大缸,缸内盛香油,设灯捻,名曰“万年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北京建了哪些园林景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北京建了哪些园林景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ngbc.com/post/5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