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园艺设计,卡夫卡 画作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卡夫卡园艺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卡夫卡园艺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近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频频爆冷?
其实不存在爆冷的问题,从1967年开始,每一年入选的候选人名单都是保密的,在获奖者揭晓之前,谁也不知道当年的文学奖会给谁,也就不存在冷不冷的问题。这就好比是一个黑箱,定期输出一个结果,但你既看不到运算过程,也看不到输入的数据,只能靠猜。
之所以大家会有诺贝尔文学奖不按套路出牌,故意选择发给冷门作家的印象,和大众传媒和***业的介入有很大关系。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公司和网站针对当年的诺奖推出***业务,并公布***表。这些人选经过广泛传播,为人所熟知,让大众误以为这些人选很“热门”,其实这些人选可能都没有获得提名也未可知。
这个过程,和文学奖的评选过程,是完全独立的,要说热,也是***和传媒业热,和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没有关系。***业做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很多时候是赔本赚吆喝,做宣传。每年8月,***公司都会组织专业团队,由一群有文学爱好的精算师,通过收集、评估等程序,制定***表,他们有时还会咨询文学评论家或作家本人,来计算***,但他们依据最多的,是当年的媒体曝光热度。
但是问题就在于,媒体曝光热度,文学评论家的意见,作品本身的质量,大众的偏好,本身无法影响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这是肯定的,同时也无***确评估其重要性,谁知道评选时这些因素占多大权重?谁也不知道,所以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是很少准确的,尤其是和对其他奖项预测相比。
对科学类的奖项来说,至少推测出一个相对靠谱的短名单,并且保证当年的获奖者一定从这个短名单中产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汤森路透就经常预测准确,这是因为对科学领域成果的评估,是有客观标准的,可以通过论文的引用数量来做判断。一个学者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更多,当然说明他的研究更重要,成为更多人研究工作的基础。
诺贝尔奖本身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不同领域影响力不一样。但是,你看看物理,化学,生物这几个奖普通人完全插不了嘴,都是业内人士在看。文学奖就是大家能讨论,但是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认可的奖项了。
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力在于时间悠久,奖励金额高,而且800万瑞典朗克,莫言那年就弄到了税后750万人民币,同样是新闻文学界德高望重的普利策奖不过是7500美元。(后来好像又增加了,也远远比不上诺奖)。别的国家都有文学奖,比如我们国家的茅盾文学奖等等,这些奖项金额和奖项创立时间都比不上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了,因为是国际文学奖,普通大众和学者,作家口味不一样,不同国家的口味也不一样,这样看有争议实属正常。但是,这些获奖的作家,大部分人都是各国顶尖作家,一年也就一两个获奖的,优秀的落榜实属正常。
而且诺贝尔文学奖有一个情怀,欧洲文学的情怀,美国风格作家获奖少,村上春树一直陪跑,有一点原因恐怕就是他的风格接近美式文风。而莫言当年获奖,莫言作品挺符合欧洲人对于中国人的认识。当然了,莫言、贾平凹、余华、阎连科等都是很优秀的作家,莫言作品更符合欧洲人的审美吧!
鲍勃迪伦获奖也是一个冷门,这跟诺奖风格不符,可能是把鲍勃迪伦的歌曲的词作部分,当做了诗歌,赋予了文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外沿。如此看,丘吉尔(对,他是文学奖获得者,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回忆录的帮助)和白俄罗斯纪实文学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他们都是在赋予文学广阔的外沿。
这样看,诺贝尔奖一方面在遵守欧洲风格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在延伸文学的外沿。这样有争议就很正常了。
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家其实也不怎么亲睐科幻文学,外国创作科幻文学作家很多,诺奖获奖作家寥寥数人。所以,科幻文学作品只能在雨果奖,星云奖去混一混了。(当然科幻***大部分作品确实文学性较差。)
既然,前面提到了莫言,其实各个方面国际文学家,中国作家的面孔越来越多的露面了,莫言(诺奖)、刘慈欣(雨果奖)、曹文轩(安徒生奖)……他们这些中国作家在获奖之前,在自己领域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大众鲜有关注(莫言可能例外,毕竟作品拍成电影了,但是名气也还是不行),获奖之后人气高了一点,之后人气还是不行,还是只在自己领域比较活跃。说明文学还是比较小众的,大众的认同不等于作家,学者的认同。这也是对前面文学家的爆冷的一个解释吧!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籍***家石黑一雄,他是日裔不***,可是几岁就来到了英国,日本的生活与印象恐怕不深,风格更加符合欧洲风味。石黑一雄是“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奈保尔、拉什迪和石黑一雄。)。所以,这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10年到现在,获奖文学家,欧洲四位,中国一位(然而也是符合西方人口味),美国一位,加拿大一位,这个趋势很明显吧!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的获奖应该不算爆冷,或许他在中文世界里不怎么出名,但在英语世界里却堪属当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四次被布克奖(Man Booker Prize)提名,并于1989年凭借他最著名的作品《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而荣膺该奖。他的***《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被《时代周刊》(Time)评选为“2005年度十佳***”和“1923年至2005年间百部优秀英语***”名单。
我第一次知道石黑一雄是在美国看他同名***改编的电影《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又译《去日留痕》),这部1993年的英国电影由詹姆斯·伊沃里(James Ivory)执导,著名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及埃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等主演。故事发生在1930到1950年间,两个主人公是一栋豪宅中的男女管家,由两人之间的一系列感情纠葛引出英国二战前后的一些变化,此片入围当年奥斯卡的八个奖项,但可惜没任何斩获。据说这部电影曾正式引进中国,带字幕播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来看。
第二次和石黑一雄作品的交集是2001年在《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上读过他发表的《 暗夜村庄》(A Village After Dark,作者译)的***,讲述的是一个居住在英国的主人公,返回很久以前离开的村庄而试图对其产生一些影响的故事,这部***的手法和我前面看过的《长日将尽》相似,并不平铺直叙很多读者想知道的具体情节,而是将它们留在暗处让你自己观察,一直吊足读者胃口,让你由不住就有那种忍不住一直想要读下去的欲望。
这之后我开始有意识搜集石黑一雄的作品来看,包括1995年的《无以慰籍》(The Unconsoled)和2015年正式发表的***《被掩埋的巨人》(The Buried Giant),我还记着后者出版后美国一个著名书评家的一句话,说石黑一雄的作品中有着一种诗意的平衡,海面风平浪静, 水下激流暗涌(sea-level flat, with unseen fathoms below)。
不得不提的是石黑一雄的另一部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的***《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这部***一如既往地充满了辛辣、令人失望和残忍的情节,但同时又有着一种被低估了的幽默和古怪的滑稽之感,因为他笔下那悲哀的主人公无法自已,这部***被《时代周刊》(Time)评选为“2005年度十佳***”和“1923年至2005年间百部优秀英语***”名单。
石黑一雄1954年10月8日出生于日本长崎市,五岁时全家跟随其海洋学家的父亲移民英国,中学毕业后曾打算成为音乐家,但后改为作家。1***8年,石黑一雄在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 at Canterbury)获得了英国文学与哲学学士学位;1980年,他在东英吉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获得创意写作课程的硕士学位。1982年取得英国国籍。2008年,《泰晤士报》将石黑一雄列为“自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50名英国作家榜”中的第32名。
石黑一雄算不上高产作家,他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笔法和风格却在英文作品世界的得到世界性的广泛承认。正如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所称赞的那样,石黑一雄能够“用情感力量巨大的***,揭开我们与世界融为一体幻觉之下的那道深渊”(who, 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这正是他独特和非常有影响力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卡夫卡园艺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卡夫卡园艺设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rngbc.com/post/31436.html